《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146说:海水物语之五十六:海洋伦理、规矩与文化梗阻
作者:李明春 来源: 访问:55 日期: 2023-12-29

海洋伦理、规矩与文化梗阻

2013年8月,笔者《寻梦中国海》一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笔者以"伦理之海"为小标题介绍和阐述了对自然海洋与生态的理解,此说法在某种程度与意义上得到了一些读者的认同。

十年后,2023年2月笔者因结肠肿瘤严重存在肠梗阻的危险而入院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期间让笔者深省海洋业界长期存在的海洋文化与文化自信缺位的缺憾,更为令人汗颜的是在"海洋热"的大潮裹挟下,有人竟毫无顾忌以专家自居,屁股坐在陆上却运筹海洋帷幄,满脑袋高粱花子思维却要指点江河湖海?

如此高举建设海洋强国之旗,在全球、全国和全社会海洋热度日渐升温的大势下,人们无理性地喊出了一个个“第一”或“首次”的“海洋活剧”,此举虽尚有可理解的一面,但理性告诉我们,尽管如此对自然海洋和人文海洋的认知只不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自满实不足取!

图片

孰不知,即便是再好的科学观点和科研项目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文化认同,将会大大降低其影响力、传播力和受众度。为此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海洋文化社会传播与普及的梗阻一一文化梗阻!

      向海而兴也好,向海图强也罢,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最佳方式无疑首先是走向海洋,而这一走向海洋决不是一事一时,一地一域,一朝一夕,一业一界,一村一户的散兵游泳式的所行所为。同舟共济,共赴生死是海洋精神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全面走向海洋的意识与行为的群体(国家)意志的体现。笔者认为,例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首先要看一座城市在走向海洋的进程中对海洋文化的民众群体性认知度和彰显海洋精神的社会体现度,这是一座城市或地区综合海洋素养承载力的原动力。说到底就是衡量一座城市或地区对海洋文化的记录、积累、沉淀、理解、普及、演绎和推广度的意识和行为如何?

海洋文化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或是挂在墙的标签。而其文化传播的文字表述越凝练,语言表达越符号化,越能张扬其内涵唤起民众的文化觉醒,彰显其取则行远的魅力,越有利于一座沿城市海洋文化的社会普及。

致敬是一种敬畏,敬畏生命和自然禀赋,致敬万里海疆,是一个沿海城市走向海洋对天道的承诺,是拥抱大海的激情表白,是走向世界活力的渲泄,是一座城市感海谢洋的敬意。

       以梦为舟、铸就传奇、行则将至、未来可期要依道而行,自然海洋规律即是海洋伦理之道。

       自然伦理是要求人以其超感性的认知、能力、敬畏、信仰、审美等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超感性关系。把自然物拓展为伦理对象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因而也是自然伦理的全部。人与自然之间的抽象法关系是从人类自身的生存利益出发的一种保护自然物的法律行为,而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伦理关系。人们通常把人与自然的抽象法关系误解为自然伦理。其理由在于人对自然物的保护是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 人与自然物的伦理, 实质上是人类自身的伦理。

       人类必须要深刻地反省我们行为,重新认识人在保存自身的生命的同时, 是必然要以牺牲自然物生命为条件和代价的, 于是就出现了对自然物生命的否定。也就是说抽象法中保护自然物并没有终止牺牲自然物。

自然海洋伦理即是道,而人文海洋必遁其道之规矩并自省其身,那么今天的海洋业界及其行为规矩与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话虽是老生常谈却在长久地警示着后人要时刻不可忘记一个道理。这道理的关键词就是:“规矩”是什么?什么时代背景下定的规矩?这规矩是由谁来定?怎么定的?!

如今,传统意义上的规矩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演进为了规章或制度。

显然,“规矩”的文字化变成了“制度”。“制度”一般是强者制定的,目的是用统一的条文管理所有的人。

高高在上的制度,会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远。制度管人很简单,制度管出来的人也很简单。

从教育学的角度认识制度,如一个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未来不一定是去“当官”去“管人”,但一定得“做人”,老理一直告诫后人:不成才,要成人?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就是建立人文关系——建立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否则,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建立人文关系是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人生“做人”的大事。开学了,建组织、建制度、定目标、建评价等等,这些都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做。交给他们去调查、去了解、去思辩、去思考、去判断、去书写、去尝试、去修正、去收获。这个过程,就是建立人文关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教育发生的过程。

课程只是一种道具,教材只是一种建议。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人文关系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人,是人文关系的动物。

       社会,是人文关系的产物。

       自然,是人文关系的载体。

       良好,良性的人文关系,才是好的教育。

 说到底人文关系其实就是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而守彼此的安全是信任的前提。而信任关系不是说教出来的,是实践、是代价、是暗示、是检验,是“无数次”以后的收获。人文关系间彼此的需求是建立其关系的切入点。

       离开了“彼此的需求”的所谓关系,是强盗逻辑、是流氓法则。

       建立关系的过程,就是“教做人”“学做人”的过程。关系到位了,“规矩”就可能演化成“规则”,是孩童水到渠成的天性使然。

       规则一旦建立起来,需要人们共同守护,规则守护人,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