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名义说海洋》141说:海水物语之五十一:日月说海潮
作者:李明春 来源: 访问:45 日期: 2023-11-30

日月说海潮

读古诗词时,每每读到有关于日月、沧海、海潮、波涛、狂风、巨浪、海啸等等诗句时,无不让人会灵魂出窍,顿生豪气,激情澎湃,亢奋虎胆,胸襟壮阔,勇立潮头,气吞日月,扯旗扬帆……

闯荡沧海,演绎桑田。这是一个雄性的世界,是一个属于纯节们的空间,是一种天道轮回的野性渲泄。

对比,话说宋代诗人石祖文有《朝宗门》诗曰:

       楼阁峥嵘古垒门,

       日随潮汐谨晨昏,

       奠川禹绩勤河洫,

       学海雄词识本源。

       诗中所云的潮汐,古时亦称海潮也。

海潮一词出自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一书,该书是北宋官员、科学家、诗人沈括所著。

图片

海潮又称潮汐,是地球表面的海水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海湖原文:卢肇论海潮,以谓日出没所激而成,此极无理。若因日出没,当每日有常,安得复有早晚?予常考其行节,每至月正临子、午,则潮生,候之万万无差(此以海上候之,得潮生之时。去海远,即须扰地理增添时刻)。月正午而生者为潮,则正子而生者为汐,正子而生者为潮,则正午而生者为汐。

 注:【卢肇】唐代人,曾于会昌三年(公元843年)考中进士第一,著有《海潮赋》,其序文中说“夫潮之生,因乎日也”“日激水而潮生”。【常】指规律,【子、午】指月球往天空中的方位。“月正临午”是指月球通过观测者所在的子午线处,“月正临子”是指对观测者来说月球通过地球背面的子午线处。

译文:卢肇论述海潮,认为海潮是由于太阳出没激起来而生成的,这是非常没有道理的。如果是因为太阳出没所引起的,那么海潮每天发生的时间应当有常规,怎么能来潮有早有晚呢?我曾经考察海潮涨落的规律,每当月球正好运行到子、午的位置,就会发生海潮,按这一规律来观测海潮,总是没有误差(这是在海边上观察获得的海潮发生的时刻。若离海远,就应当根据地理位置增添时刻)。当月亮正好到了午位时发生的就叫潮,那么正好到了子位时发生的就叫汐;正好到了子位时发生的叫潮,那么正好到了午位时发生的就叫汐。

图片

作品赏析:现代海洋学已经测定,每两次潮(或汐)发生的间隔时期平均是24小时50分,即海潮发生的时间每昼夜平均后延50分钟,与月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某点子午线的时刻是相吻合的。这是由于月球的引潮力约是太阳引潮力2.2倍,潮汐的发生主要是受月球的影响,因此它就大体上视月球运行情况而变化了。

在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注意到月球与潮汐发生的密切关系了。例如东汉具有科学精神的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描述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大小满损不齐同。”这就非常精辟地阐明了它们之间的生成关系。

在本则笔记中,沈括根据自己的观测,阐述了海潮发生的规律,指出海潮与月球的关系,从而肯定了月球对潮汐的主要作用。这一见解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同时他还发现了潮汐时间与具体观测地点的关系,提出了“须据地理增添时刻”的方法,解决了所谓“潮候时差”的理论问题。

作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一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时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他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